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

时间:2024-04-09 21:33:18
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5篇

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5篇

在日常学习、工作和生活中,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,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,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。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,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,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

在我的家乡有许多的传统节日——春节,端午节,重阳节……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,但是最重要的节日是春节,它离我们越来越近了,在我的家乡有这些风俗分别是:“吃饺子,扭秧歌,看冰灯,舞狮子,放鞭炮……”

在一年来临之际,我们家会去超市买一些春节用的物品和吃的,回到家后我的奶奶会将买回来的面粉弄成面团,再在里面包上豆沙,再放进天然的冰柜里,因为我的老家很冷,所以我们可以直接把豆包放到阳台上。把这些干完,我们还会把房子擦的一尘不染。弄完了我会和我的爷爷去门外面贴对联,我们把旧的摘下来,把新的贴上去。然后我的姑姑们会带我去买一身新衣服,因为今年是我的本命年,我的姑姑还会再给我买一身红衣服预祝一年吉祥、安康。

过年的时候,我会和我的爷爷和爸爸一起出去放鞭炮,到了晚上我的奶奶会去参加扭秧歌舞,我便和我的爷爷去看冰灯,和冰雕。等回到家我和我的家人们会看春晚,等到了十点我们会一起去包饺子,我会在两个饺子里包上硬币,只要有人吃到硬币,就代表着在新的一年里会有好的福气,有好的运气,我们还会在饺子里包两个甜的,要是有人吃到了,就代表着新的一年里会甜甜蜜蜜的。等吃完了饺子,刚好是十二点左右,我们会全家出动,我负责盯着表看,等到了十二点整我们会点燃烟花。

在大年初一的时候我们会去爬山,滑冰。并且会好好的休息一天。

这就是我老家的风俗,如果你们家也有这样有趣的风俗,那就说来听听吧。

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2

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,由上古时期的祭月演变而来!

中秋节那天的早上起床后,简单的吃了早饭,我就看到外婆在准备做月饼啦,外婆先把做月饼的材料按照对应的比例和好,爸爸将和好的面团分成一个一个小小的面团并擀成面饼,妈妈把馅料包入面饼当中,负责用月饼的模具把面团压成月饼的样子,最后妈妈把月饼送入烤箱就大功告成啦!嘻嘻!

中午,外公做的一道菜引起了我的注意,只见外公拿起藕,用刀切片,每两片之间夹肉,文蛤等调制而成的馅儿,下油锅炸至两面金黄即可!真叫馋人,我迫不及待的夹起一块藕饼一口咬下,我的天,太好吃了!

午饭过后,爸爸和外公把一个长桌搬到了露台,我负责把一个用来放贡品敬菩萨的方凳子也搬上去,外婆和妈妈拿着贡品和实物!

看似简单的事我们却忙了很久。等我们忙完都到晚上了!我们边休息边闲聊,等待赏月,一会儿,月亮就出来了,我可爱的老妹儿是第一个看到月亮的,她雀跃鞋手指着月亮说:“月亮月亮,你们看!”我抬头看着月亮,今天的月亮特别的亮又特别的圆!可是为什么又亮又圆呢?其实月亮本身是不会发光发亮的,发亮是因为太阳的光通过地球反射到月亮上的,只有每年的中秋节月亮才最圆最大最亮!

就这样,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旁,吃着月饼,谈笑风生,不时的抬头看看天空中的那轮明月,说不出的舒服!

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3

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,虽普天同庆,可各地的风俗不同。我是泰州人,咱们的春节可有趣了!

春节前最重要的是除夕晚上的年夜饭。家里的三大姑、八大姨,所有的亲朋好友都会聚在一起。除非有重要的事,即使身在异乡,也会赶回来,好聚一场。酒桌上大家互相祝福,人人脸上绽开了打心眼里的笑容。

泰州人的新年离不开鞭炮,在天刚朦朦胧胧透出一点光亮时,鞭炮声就已经响彻天空。它成了人们大年初一起床的闹钟。看向窗外,家家户户的灯都陆陆续续亮起来,穿新衣,戴新帽,双手拱起敬菩萨。之后便是全家总动员,每个人都忙得不亦乐乎。白花花的糯米粉,绿油油的馅料,包在一起,下锅。当听到“咕噜咕噜”的声音时,早晨的第一道美味—汤圆就出锅了。愿新的一年里阖家团圆,幸福美满。

太阳升起,第一缕阳光洒落在大地时,人们更加忙碌起来。人们在家里纷纷热情迎接前来拜年的亲朋好友。小孩子们总是不约而同地排成一个小队,挨个儿去拜年,回来时总是收获满满,衣兜里被揣满了各种各样的甜美的糖果。有些好友相隔虽远,可情谊深如桃花潭水一般,纵使开几十分钟的车,也要去会友拜年。到了下午,电影院便成了人流众多之处,春节档的电影,往往会给人带来欢乐。夜幕降临之时,更是孩子们最兴奋的时候,个个拿出最大最好的烟花,一时间,烟花胜过了月光,在那一刻为漆黑的天空布上一朵又一朵绚丽的繁花。

春节就这样短暂而快乐地度过,成为了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。

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4

提起腊八粥,谁不想早上起来就来个两大口呀——那偏香芋紫的诱人色彩,嚼起来QQ弹弹的桂圆,一咬就碎了的红豆和莲子!

腊八粥的食材非常丰富,里面有小米、红枣、莲子还有糯米等。奶奶从腊二十八早上6点就开始煮腊八粥了,刚进灶房,就能看见灶里一直在向外吐烟。奶奶过一段时间就进来看一看灶,灶盖打开时,整个灶方都有着腊八粥的香气。粥在灶里沸腾着,小气泡一个接一个的往上冒,脸一凑过去,整张脸就全是水蒸汽了,湿湿润润的。

已经煮了一个小时了,奶奶抓来了一把枸杞放进了灶里,我一次又一次地看到灶里在向外吐气,肚子里的馋虫都要跑出来了。趁奶奶不在,我偷偷喝了一口,结果粥还没熟,反倒把我的舌头给烫红了。“咔”,木门被推开了,是奶奶!我连忙把灶盖抓起盖回了灶上,奶奶一眼看穿:“偷喝了吧?”我点了点头,“哈哈,就知道你这只小馋鬼!”“可是,奶奶你看,我的舌头都烫红了呀!”我仍嚷嚷道。“叫你不要那么急,还好没熟,不然现在喝了,中午什么都吃不下嘞!”奶奶指责道。过了大概三小时,香喷喷的腊八粥就出灶了。

爷爷端来了一盘他最爱的白切羊肉,奶奶知道我喜欢吃甜的,把我那碗腊八粥放了两勺白糖,刚入口,黏黏的、滑滑的,各种干果也都入口即化,一抿就碎,粥里的糯米软软糯糯的,真美味啊!

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5

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。过春节时的'习俗有很多,贴春联就是其中一个。

听爸爸说,这个习俗大有来历呢:春联的来源其一是桃符,最初人们用以辟邪,后来画门神像木,刻人形挂在门旁于桃木上,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。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,古人在立春日多贴“宜春”二字,后渐渐发展为春联,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,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。

除夕上午,我和爸爸一起贴春联。我拿着一把剪刀和透明胶布,爸爸拿着春联,一起来到门外。爸爸先贴横批。我用剪刀喀嚓喀嚓地把胶布剪成小块,递给爸爸。有时候我剪多了,就把剪多的胶布的一半贴在门上,另一半悬在空中,当做备用。爸爸轻轻地贴住春联,免得贴皱了。我们俩配合得很默契。爸爸先贴横批,再贴上联和 ……此处隐藏2780个字……的那天,大家都开始挂灯笼、贴春联,春联是为我们迎接新的一年,而灯笼是让我们这年过得红红火火。不仅如此,还要在窗户上贴福,而且要倒着贴,意味着福倒了,福到了。春节吃饭前要先放鞭炮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,吃饭时,小孩的嘴可甜了,他们走过去跟爸爸妈妈说新年快乐,就能得到红包。吃完饭后,外面开始热闹起来,一条条长龙接二连三地从巷子里跑出来,彩色的龙头欢劲地扭着,在大马路上显得格外引人入胜,路旁的烟花给舞龙的人们打气,他们舞的更欢了。

每当到了除夕夜晚的十二点真是极为热闹,一大筒烟花排山倒海得飞起向天空在天空中炸成了一朵花,一大群烟花飞快地冲向天空,炸开了一朵朵五颜六色的鲜花,七彩的烟花炫染了整片天空,显得格外美丽,一条长长的鞭炮在地上“啪啪啪”地响着,在过年时放鞭炮是为了赶走一只叫“年”的怪兽,喜欢在过年时去村里偷吃,但它怕鞭炮,所以家家在过年时放鞭炮。

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,一个不一样的习俗。

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2

这一家子四口人坐在饭桌前,桌上丰盛的年夜饭散发出迷人的香味,火锅里沸腾的猪排也在诱惑着桌前的人。四口人一边吃,一边说笑。姐姐运气好,一下子夹了个鸡翅膀,妈妈打趣道:“吃了鸡翅膀好会梳头。”淘气的妹妹放弃夹着的猪尾巴,将目标转移到姐姐身上,眯缝着眼睛:“唉,原来你把鸡翅膀都独占了,怪不得我不及你会梳头。”“你也不错呀,吃了猪尾巴也就不会流鼻涕了。”鸡翅膀长了脚的飞到妹妹的碗里。一家人大笑。,快乐和温馨在昏暗的灯光下弥漫。

时钟已敲响了八点,一家人散了席。收的收碗,洗的洗盘,和谐的分配竟使这碗盘也发出叮当的赞叹声。(《团年饭》曹芳媛)

“啪啪啪……”鞭炮此起彼伏地响起来。“喔,过年啦,过年啦!”孩子们跟着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跳进跳出。父亲和叔伯忙着贴春联年画,母亲和婶婶忙着端菜上桌。平日里怕吵闹的爷爷奶奶坐着看着,脸上写满幸福。屋子里洋溢着节日的快乐气氛。

“开饭了,开饭了!”随着这声吆喝,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涌向餐桌。速度有快有慢,让人联想到物体的分子作无规则运动时的状态。

“菜好吃呀,到底是儿媳做的呀!”爷爷啧啧称赞道。奶奶也微微点点头,表示赞许。夫唱妇随,爷爷奶奶还是恩爱得很哩。面对满桌的好菜大伙可毫不留情,拿起筷子就风卷残云地大干起来。吃的吃,喝的喝,桌子上热火朝天,犹如节日的盛会。

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3

我的家乡在贵州,那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,在四周都有青山环抱,空气清新,景色优美。

我家的四周都是青山,最有名的黄果树大瀑布。这里除了风景好之外,在我们当地,各种各样的习俗是十分有趣的。像新年和元宵两个节日。在新年的前一天,每家每户都会贴上红红的对联;威严的门神;各种各样的“福”字剪纸。在新年那一天,人们会把长长的一串鞭炮从山上铺到山脚(只铺四米长)然后点燃,听外婆说这是和山里的山神一起过年,求山神保佑,来年的田地五谷丰登。在这一天,人们还会做饼、打糍粑、吃长寿菜。整条街都十分喜庆,这一切无疑透露着人们对新年的重视,新年对人们的重要。过了新年,就是又一个高潮――那就是元宵。

元宵在我们那边,也是一个长辈们重视的日子。在我们那里“元”同“圆”谐音,所以长辈们这一天,就想一家人团团圆圆。这一天,长辈们,还会自己亲自包汤圆,她们会在汤圆里包上各种各样的馅,还会在汤圆里包一些别的东西,像钱、桂圆、花生等,花生预示吃苦耐劳,就会有好结果;桂圆圆圆满满,则表示一家人团团圆圆;钱,希盼来年财源滚滚。元宵那天,还会养鱼,养一天后放生。为什么不在新年养呢?新年养鱼年年有“余”嘛。长辈告诉我:新年吃鱼,有了一个“余”,那个时候养鱼,两个“余”就抵消了,就没福气了。所以在元宵养,就一直有好福气,又给元宵一个新的意味。

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,真是应了“百里不同风,千里不同俗。”这句话。

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4

春节,是我国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,当地人俗称过年,我的家乡中卫,也不例外。

中卫人最看重过年了。

腊八是过年的前奏,人们经过一年的辛勤劳动,在腊八饭里就全表现出来了。腊八这天用米、面、花豆、肉、蔬菜等做成美味的“腊八饭”(俗称和和饭)。腊八这天也是当地数九寒冷之时,“腊八的雪,老鼠的药”,如果这天降了雪,就预示着来年的吉祥和丰收。俗话说“吃了腊八饭,汉子跟上婆姨转”,这意味着,过年的活动也就开始了,过年用的衣物、食品全由家庭主妇操劳,男人碾米磨面,女人扯布买线,拆洗被褥,缝制衣帽,家里人杀猪宰羊,购置年货,宁穷一年,不穷一日。

“腊月二十三,灶老爷上了天”,这一天是祭神的日子,也叫小年,家家都把灶神换成了新的。

从年三十起,商铺的工具、用具洗干净封存起来,戏班、皮影在年三十反串唱几天。

大年初一,各自在家里给神明、祖先牌位磕头,给老人拜年。大人给小孩发压岁钱,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吉祥、喜庆的对联。街坊见了都要问声“过年好”。

初五家家早上吃饺子,叫“填穷坑”,意味人们穷怕了,吃了干饺子耐饱,表示全年不挨饿。

初七,当地人叫“人七日”。下午家家必定吃长面,叫“拉魂面”。

过年的高潮是在正月十五,从正月十四起,连续两天,立灯架,耍社火,灯架多是牌坊式的,灯面彩绘神佛、三国、西游记等故事,丰富多彩,五花八门。在一些街口巷道还有泥塑判官,下跪着秦桧夫妇像,泥塑腹空,一点燃烟煤,七窍冒出烟,说明了中卫人爱憎分明。

民谚“正月二十三,家家户户都燎干”,这一天黄昏,家家门口点燃干柴,大人小孩从火堆上反复跳过,嬉笑耍闹,火熄之后,灰烬用铁锨撒向空中,火星乱舞,近似礼花。

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5

家乡的风俗有很多,有中秋节、端午节、春节等,这些节日有故事也有美食,不过外国也有节日哟!

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,端午节要吃粽子,粽子里的陷多种多样,深受人们的喜爱。有些人可能会把粽子放在水边祭拜屈原。我的家乡也有这样的风俗,人们会把粽子放在水边,再把一杯酒倒在地上,是敬屈原的,也是求平安的吧!过端午节时,还要划龙船,那场面可热闹了!划龙船还没有开始时,就已经人山人海了,有时挤都挤不进去,所以最好来早点来。划龙船开始时,现场更热闹了,人们会拿着粽子在旁边大喊:“加油!加油!…”队员们拿着桨奋力划动着,哪一队先到终点就会得到奖品,那奖品想都不用想当然是粽子了。

中秋节也是我过得传统节日,中秋节必须吃美味的月饼,月饼的陷也有很多,人们都喜欢吃。关于中秋节的来源,也是有一个传说的,就是嫦娥为了不让一个小人得到仙丹,就把仙丹吃了,最后升天了,人们为了纪念嫦娥,就把这一天叫中秋节。中秋节的由来可真悲伤啊!

不过,有些人会在月亮下拜月亮,可能是为了赞美嫦娥的高尚品质。中秋节是我最爱的节日,因为奶奶会给我讲好听的故事,吃晚饭时,难免会拿几个月饼吃,奶奶有时要哄我,就会把月饼放在嘴边,说几个故事,再给我吃。

在我的家乡,过中秋节,每人都要一口气吃几个月饼,月饼不仅外表好看,而且很好吃,所以我过中秋节总是开开心心的。

《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5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